2008年9月27日 星期六

社科研究法 Week 2

一、導出主題

當大量的資訊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處理他們 ?

這是美美老師在這堂課中,以導引的方式讓我們思考的。首先她請全班的同學將閱讀過後不熟悉的字詞寫到白板上,瞬間爆滿的白板,充斥著我們知道的,不知道的詞彙,我想當時班上的每個人應該都已經資訊超載了吧!我們在面對一門學科、知識之時,該如何消化,我想也是美美老師所告訴我們的,首先你必須先整理

第一步是找出重複的辭彙,計算重複的次數,以此可以得知他的重要性,以及大家對他的重視性;再來即是進行歸類的動作。在我原本的想法中,我會將這些詞彙以「現象」、「方法」、「理論」等區分,但在老師的解說後發現我竟然漏了最重要的,也就是「研究思想」(也稱科學哲學),少了這個概念就沒有中心主軸了阿,看來我思考邏輯還是不夠嚴謹的。


二、問題回答

老師針對了上個禮拜同學提出的問題做了解答,包括如學習好研究法,應該如何利用等等。多閱讀,多實做我想是學習好研究方法的不二法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見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師另外也鼓勵同學多投稿,從做中學,藉由反覆操作而法研究方法學好。


三、課程

  • 科學如何發生作用:知識從何而來 ? 從父母、從權威機構等,而科學研究是一套嚴謹的過程,是科學家用特別的方法蒐集資料,並利用此資料支持或拒絕某些理論,我們所認知的理論焉而產生。
  • 偽科學:我們不能把所有我們所無法解釋的科學稱之為偽科學,相反的,老師給了一個有趣的解釋 -「未來科學」。我們所不知並非一切都是錯誤,對於不明的知識,應該抱持存疑的態度,而不是一味否定。
  • 科學界的規範:客觀性、系統性質疑(不將任何事情視為理所當然)、公正無私、研究成果共有主義(Open Access概念)以及誠實。
  • 研究過程的步驟:並非直線性的,而是不斷的反覆操作,呈螺旋狀的過程。


四、思考

是否可以把老師所說的偽科學解釋為未來科學 ? 我覺得並不完全是如此,「未來科學」應該是「偽科學」中的一部分,而不能等同解釋。這讓我想起Michael Crichton在2004年所寫的小說《恐懼之邦》,以全球暖化的議題為例,環保問題究竟是事實,還是是由有心人士為了自有的利益而進行的操弄手段 ? 每位出來進行演講、辯論的科學家總可以帶著厚厚一疊的「科學實驗證據」,哪邊是真的,哪邊是假的,身為小老百姓的民眾只能看著那些科學家爭論不休,我們能相信誰 ? 誰才是真正的「科學」 ? 我想最後來是要回到老師所說,對於不明的知識,應該抱持存疑的態度,不冒昧相信,也不隨便否定。


五、心得

我們要抱持著科學的態度生活著,也就是凡事存疑,不輕易相信,也不輕易否定。雙足立雙天,一足是自我的經驗,另一腳為前人的研究理論,有了這兩項底子,才能有好的研究基礎,進而在深度的擴展自我的知識,而有更進一步的學習。

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我的 LIS 知識圖


圖書資訊學的開始,是起源於圖書館學,我是這樣認為的。

老師說過,圖資之所以被人懷疑他是否真正是一門學科,
其中一個原因也是由於它是從工作場域中所獲得的知識來源以及科目教學;
但我認為那是圖資的本。

在我的知識領域概念圖中,我覺得圖資可以以一棟建築物比擬。
在最下面的一二層為圖書資訊學領域的基礎(地基),
圖書館學加上技術、網路的奠基,
才能在現代融合數位學習、數位典藏等知識概念,
將它們通通納入知識領域;
而這棟建築物仍然還在繼續的向上建造。

在我們圖資領域旁,有許多的或許和我們性質相近的領域(建築),
就如同Google,
我們和他們之間的關係是競爭對手,或是合作夥伴,
這都是我們領域可以去發展的。

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圖書資訊學研究 Week2

自從踏入圖資領域之後,「圖資是什麼?是做什麼的?」之類的問題,就不斷的在我耳邊出現。
##ReadMore##

圖資,顧名思義不就是圖書館加資訊科學?看我們考研究所的考科就知道了。圖書資訊學導論加上計算機概論,這就是圖書資訊學,但圖資領域豈是用這麼兩個「單位」的相加就可以產生的?圖資既成了一門學科,那麼圖資的價值是什麼,就為了進圖書館謀那份公職嗎?

我們給予專業的定義是什麼?其實要問我覺得圖資是否為一門專業的科目,我會給予否定的答案。不像律師醫生等有專門的執照以及跨入那門領域高得嚇人的門檻及付出,只要拿起圖書資訊學導論K一K,普通人只要認真一點都可以參加公職人員考試,念圖資科系的人又有什麼優勢?就在那學校的幾年比別人多唸了一些,進入圖書館工作可以比較容易上手一點,課程中培養了我們對於讀者必須要有耐心等的館員倫理等,我們比非本科系贏的這麼一點點,等真正進了職場才會顯現,但是考試分數高自然錄取,誰管你那麼多?

經過今天老師的這麼一點破,我們才驚覺圖資真的與其他學科差太多了。我們沒有所謂的「一代宗師」、沒有一本萬用從頭通到尾的聖經「教科書」、我們少了理論的基礎,缺乏主軸知識,東一塊西一塊的,我們這門學科還可以說是從工作業務中所架構出來的!

但是那又怎樣?或許也像老師所說的,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博聞。我們沒有傳統的束縛,可以以不同的新知識充實我們的學科。數位出版、2.0概念、數位學習等,圖書館機構都能夠發揮我們學之所長,成為豐富我們學科的墊腳石;從以往的為了解決資訊擷取不平衡的問題,圖書館這個中介機構誕生,我們努力的提供資訊給不同階層的人,希望我們可以成為知識的中心,傳承以及延續書籍,到現在的數位時代,我們仍然把我們的分類編目專長發揮所能,幫助使用者可以更容易的尋找資訊,解決資訊超載情況,達到降低數位落差,往「資訊大同」的終極里程前進,那是我們的理想,也是我們的使命。

英文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主要語言或第二語言,英文的重要性真的是不可言喻,但是英文系的畢業生有了語言的利器,除了當翻譯或當老師有沒有什麼其他的出路?很難說。我覺得圖資也面臨了這樣的難題。圖資能否成為一門學科,一個專業?在我看來並不重要,身為圖資人的我們,應該看的是我們可以從圖資領域中學到什麼,而且以我們從那「工作業務中所架構出來的學科」中所學的「資訊組織」的主要精神,能夠做什麼樣的活用?我想除了進入圖書館,數位出版、數位科技的未來,我們可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好好運用我們的所學。

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社科研究法 week 1

「研究法是什麼?請你寫下你心目中對研究法的認知。」

##ReadMore##
這是美美在第一學期,第一次上課丟給全班的問題。對我而言,我相信對師大的大家而言,我們並沒有因為在師大大學部上過研究法可以讓我們能夠輕鬆的回答這個問題,相反的我看坐我附近的五個人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下筆!

大三的時候陰錯陽差的,我們和系上以嚴謹教學出名的研究法專門老師美美老師擦身而過,由王等元老師來代課,有些學長姐恭喜我們,可以逃過這麼一堂累死人的課,或許大家真的也有一度這麼想吧,但是我們卻在學期末的時候以我們自以為輕鬆的課嘗到了苦果--我們到底學到了什麼?

印象中我只記得我們上過了論文寫作架構,研究方法有哪些比如說訪談阿問卷的,以及信度效度是什麼等等,但是一切都是空於紙上談兵!我們沒有實作,平時老師想要強調的「腦力激盪」出來的東西可能連老師自己都搞不太清楚,我們就這樣懵懵懂懂的上了一學期讓學長姐認為四年來會最操的社會科學研究法,而沒有任何的實作。

這週主要的重點是告訴我們做一個研究的三要素,分為:
1. inquiry (問題): 包含如何解決問題、運用why, how, when, who等思考
2. 研究方法 : 進行實徵研究,必須進入場域來蒐集資料,進行data collection(資料蒐集)與data analyst(資料分析)。
3. 研究結果

筆記下來的圖像化難以用文字呈現,或許還是要試著用Free mind來整理一下電腦中的圖像化筆記了。

開學了

0個禮拜兩堂課過了
還有兩堂課
圖資所沒有變
老師沒有變
師大那六個都沒變
變的是我的學生生涯中多了很多強者

有業界工作重拾書本的
有在圖資界擁有很多經驗的
有跟著老師出國經歷大風大浪的

大家都很有理想 有目標
不過這麼一群異質的人不知道該怎麼變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