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社科研究法 Week 4 文獻探討

如果接觸到一個新的議題,我們該如何去分析它?它的作用是什麼?它從哪來?可以用在哪裡?何時需要用它?

這次Foster教授用why, where以及what來與我們分享何謂文獻探討,與如何評斷好的文獻標題與不好的標題,以及如何評量一個文獻探討的好壞。
##ReadMore##
什麼是文獻探討?知識是會累積的,透過別人的知識分享,我們可以更加的了解與擴充這塊知識領域。透過文獻探討,我們可以了解並整合所要研究知識領域的概念並做摘要記錄,從中學習其他研究者對這塊知識的貢獻,包括好的與不好的,同時把我們的研究與所研究的知識領域做連結,而這樣也可以讓讀者知道作者對於這個領域是了解的,從而讓讀者對作者與此篇文章建立信心,
  • self-study review
  • context review
  • integrative review
  • methodological review
  • theoretical review
  • historical review
六種類型的文獻回顧在預習時就已經有了大概的印象,不過在教授講解的時候,其實我一直搞不太懂context review(脈絡回顧)與integrative review(整合回顧)的差別,經過反覆聽教授的講解與再度細看講義及課本,我對於這兩種文獻探討的類型是這樣解釋的:脈絡回顧是將自己的研究連結到知識領域本體,對大的知識領域作簡述,如葉乃靜教授的Introduction部分;而整合回顧則是在這個知識領域中對其他學者的意見(不管是同意或不同意)做整合,在寫作的時候通常可以與脈絡分析放在一起,也可以單一做一章來寫作。(這樣講起來好像又很簡單,是我原本想得太複雜還是純粹我聽力太爛= =?)

在進行文獻探討的時候,通常會是大量的閱讀並篩選合適自己研究主題的文章,因此文章的標題訂定及摘要的寫作是十分重要的,通常研究者透過標題及摘要即會訂出此文章與自己的研究的相關程度是高相關,普通相關或低相關。

文獻探討分幾個區塊:
  • introduction section - 將問題聚焦,建立問題,架構研究概念
  • literature review section - 文獻探討
  • methods section  - 指出資料來源、如何蒐集,變項如何被測量,樣本的取得等
  • findings section - 描述性的,由簡入繁,指出其中新思想及其發現
  • discussion section - 探討
  • conclusion/summary - 結論,與問題和所發現的再做一次簡單的回顧及連結
如何找到文獻資料?圖資有哪些文獻來源?
  1. 國家圖書館館刊
  2.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3. 圖書資訊學研究
  4. 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
  5. 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刊
  6. 大學圖書館
  7. 圖書與資訊學刊
  8.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9.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10. 圖書館學刊
  11. 全國博碩士論文
  12. EBSCOhost
  13. Proquest
  14. 中國圖書資訊學文獻摘要
  15. 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
最近一次的文獻檢索
是在大學的時候幫正在唸研究所的學長進行論文時,(題目為「我國大學生的網路相簿使用與社會資本之關連性研究」),解決他的資訊焦慮。第一步我先了解此題目研究背景以及對此領域有個大概的認識,再請學長分享所使用過的關鍵字與曾經使用過的資料庫。
我們總共經過三次的主要面談,第一次是了解內容,第二次我將關鍵字做多元的組合找到了一些學長之前沒有找到過的資料,並請他篩選出他要的方向,最後我再從中進行更進階的檢索,並找到一些學長在進行研究中可以使用的文獻。

心得
或許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但是英文能力不好的我,是真的聽得很吃力。課程前半段的是課本中有預習到的部份,所以在進度上還免強跟得上,但是在第二堂課時是上教授準備的教材,加上時間緣故,教授講課的速度有加快,我就更加跟不上教授的節奏了。或許下次的上課也還是磨合期,我們還必須要再適應教授上課的節奏,不然只怕要把課程的時間再度拉長,才能讓大家更進入上課的狀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