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禮拜請到研究方法也有來與我們上課的Foster老師談寫作時文獻分析的方法,題目是:Integrative Literature Review Example: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Retrieval.。##ReadMore##
其實與在上研方的感覺差不多,但是這次的課程是針對之前上過六種文獻回顧類型的其中一種:integrative review。比起之前較為概括的說明,Foster老師更清楚的講解寫作intrgrative review的方法,並舉他之前發表過的文章做為範例講解,能讓我們把奠定好的基礎,再做深入的了解。
integrative review是研究者寫在文章的一開始,概述此知識,以及將此研究整個學科做一個聯結,並且寫下他的看法 -- 不管他同不同意。在進行integrative review時可以分成三個部份來寫作,包含這個文獻分析的時間與主題範圍、研究架構以及結論。在這裡必須注意,研究架構是我們在進行研究時,花了大量時間的閱讀文獻之後對於我們的研究產生的框架,並不是一定就在這個框框內進行研究,而是隨著閱讀後的理解會有不斷修改的可能。
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圖書資學研究 1124 Integrative literature review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社科研究法 1119 調查方法
其實我們對問卷調查都不會太陌生。入學會有心理測驗的問卷,家庭狀況的問卷,研討會或大型活動後會有回饋單問卷要填,連走在路上會有人希望你幫他們做個問卷。我們填了這麼多問卷,也曾經為了作業設計過問卷,但是問卷並不是那麼好懂,不論是在流程的設計,更重要的用字遣詞,都有著很多的學問;或許我們都在參考他人的設計下完成過問卷的規劃,但是今天才讓我們有了更深一層的實做以及體驗。
行動面
這次的上課教我們如何進行調查研究,如何設計一份問卷;包含問卷調查的基本概念、如何建構問卷、問卷實施的方法以及課堂練習四部份。
@調查研究的步驟為:
1. 形成理論假設 - 根據命題、與切身的相關事物以及透過大量的閱讀文獻產生理論,進而發展出命題與假設。
2. 進行步驟設計
3. 決定取樣方法 - 希望獲得怎麼樣的資料?多少資料?
4. 實際進行
5. 整理、分析資料
6. 撰寫 - 寫下發現
@問卷的類型(1):分以研究者為主的結構性問卷以及以受訪者為主的無結構性問卷(也就是質化研究的訪談大綱)
@問卷的類型(2):依具體到抽象的程度分事實性問題、態度問題及情感問題,而在設計問卷的時候問題的安排就是應該從具體到抽象。
@問卷問題的呈現方式:
1. 簡單式 - 最普遍的形式,受試者依研究者的問題一題一題的回答下去
2. 列聯式 - 受試者回答不同答案時,依照他們所選擇的答案不同而會有不同的問題安排
3. 矩陣式 - 問題的答案有不同的強度可供受試者選擇
@問題的形式:開放式、封閉式
感受面
問卷的設計是很不容易的。常常在做問卷的時候我們都會不經意的「數落」一下這份問卷設計的多差多差,什麼該有的選項沒有,前面出現的後面又重複的等等的,但是這次的上課老師讓我們做的兩個小練習卻是讓我們傷透了腦筋。
年齡應該如何詢問才不會讓受試者願意正確的填答而不會感到不禮貌?我們選擇了「你是幾年出生」的選項,因為感覺這比較直覺性的回答,也是考慮到會有很多人不會直接去記幾歲(像我就是),但是老師後來有提醒我們,要選擇讓受試者填答怎樣的資料,其實還是要看要調查的以及分析的內容來訂定的。
另外一項作業我們能得到老師的讚賞是也還滿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我們一開始做好還在猶豫要不要放上去和大家一起討論,但是後來老師的認同還是讓我們增加了不少信心,整體來說,這堂課因為上的是比較平常就有在接觸的東西,所以在邊上的同時能與之前的知識做連結,可以上的更有收穫。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圖書資訊學研究 1117 知識組織
這次請到世新大學的阮明淑老師來與我們談談有關知識組織的議題,阮老師準備的題目是「資訊組織相關議題 -- 資訊組織(知識組織)是什麼?」。
2008年11月15日 星期六
圖書資訊學研究 1110 RFID&圖書館訴願
這個禮拜是請蘇小鳳老師來跟我們談「探索讀者的隱私與隱私:RFID資訊隱私與讀者訴願」。##ReadMore##
開車經過高速公路收費站用ETC可以「逼逼」,通行捷運站拿出優遊卡可以「逼逼」,進入宿舍門進拿出學生證可以「逼逼」,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東西是藉由「逼逼」來增進我們的便利性,但我們每個人對於「逼逼」又知道了多少?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你真覺得它便利,或者你也曾想過便利之下是否會有什麼樣的問題?
卡片拿到感應器之下可以「逼逼」,以確認持卡者身分或卡片內含物(如所剩餘額),是透過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所運作的,藉由感應器讀取RFID晶片的內容,可以做出一連串的應用,包括圖書館的書籍辨識、個人身分的辨識、商品的辨識等等,只要在感應器有效的範圍內都可以被讀取,這樣做很方便,但是這樣做是不是有危險?
很多人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也或許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功能就是RFID,就像小鳳老師講的,只要不告訴讀者都沒事,他們也會用的很開心,但讀者知道的越多,就會有越多的疑問而產生越多的問題。RFID裡面到底放了哪些資料?感應器讀取到我們名字,到底還包含了哪些資料?是不是我曾經只要有RFID過的東西都會被記錄?透過小鳳老師對讀者使用RFID行為的研究,有更多的使用者是在填答問卷之後才了解RFID是什麼,且驚覺它裡面到底放了些什麼,有什麼是可以放的,有哪些資料是讀者不希望放在RFID裡面被看到的,這是我覺得相當有趣的地方。
小鳳老師講的另外一個議題是有關於圖書館的讀者訴願。這也讓我見識到大多數人人性的另外一個特色(RFID的是大多數人較少對事物存疑,警覺到會對自身有相關時才會去注意),就是「惦惦吃三碗公」,這也或許是我們中國人的「固有美德」,行事要行中庸之道,要對凡事寬容,有事就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很多人受了委屈不會講出來,只是不講出來又如何能改進?
經過小鳳老師的調查研究,許多人不曾使用訴願的方式對圖書館建言;而訴願的統計中,絕大多數的人只有一次經驗。難道這是因為他們訴願一次就得到問題的解決了嗎?我想不是,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是圖書館對於訴願回應的態度。依著圖書館五律,我們常常自詡圖書館是個「成長的有機體」,我們的流通與參考櫃檯會笑臉迎人,凡事以讀者的考量為優先,但是有多少館員會做到?或許很多地方都是工讀生面對第一線的讀者,他們沒有受過正規的圖書館學的洗禮,但是圖書館要用這個理由來推託嗎?
這次的三個小時,讓我收穫很多。除了小鳳老師輕鬆幽默的上課方式以外,這次探討的議題也是我很喜歡的,圖書館要實做RFID,可以讓圖書的管理更有效率,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對於圖書館RFID的運作方式、監控範圍、安全機制及內容資訊等給予適當的說明,讓讀者用的便利與放心;而小鳳老師在最所提到圖書館的訴願管道應不應該跟商業服務比,又還是可以跟哪個公家機關比?我想去比都還太早,應該先確認我們都已經做得很好了,設計好一套回應讀者訴願且改善的機制,我們才能出去跟人家比,不然也只會淪為「阿,我們已經比什麼什麼單位好很多了啦」或是「人家那是商業服務的單位,沒什麼好比啦」之類的空談。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社科研究法 1112 實驗研究
2008年11月8日 星期六
圖書資訊學研究 1105 數位典藏&數位學習
數位學習是圖資人可以在未來很有發展的領域,透過metadata的建立,可以使得教學素材的交流更加發達,教師可以有效的進行教材編制。這是以前在閱讀數位教材相關文獻時,「數位學習」這個概念給予我的印象,但數位學習是為何而建置,以及數位學習的運用是否就只是在於資料的交換,或者是有更廣泛的運用?這個部分當時也留下了一個問號。##ReadMore##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社科研究法 1103 質化資料分析
行動面(學了什麼)
2008年11月1日 星期六
社科研究法 1029 實地研究
行動面(上課內容)